李林导师主页
基本信息
姓名: 李林
性别:
最高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所长
学科所在单位: 农学院
电子邮箱: lilindw@163.com
学术头衔:
学术兼职: 旱地作物所所长(省部级平台)
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学科信息
导师类别招生学院招生专业
校内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 农学院 作物学
校内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 农学院 作物学
校内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农学院 农艺与种业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李林,男,教授,博导,1965年生,湖南邵东人,中国农工党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1983-1987年、1987-1990年、2001-2004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先后获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至2005年在湖南省农科院从事花生育种栽培、耕作制度、农业生态等工作。2005年至今在湖南农大从事花生、农业生态的教学、科研、产业服务工作,曾任生物科技学院生态专业硕士学位点领衔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现为农学院作物学教授、博导,旱地作物所所长(省级平台)、国家“2011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花生课题组组长、湖南省“万名工程”科技服务团团长、湖南农业大学“1515”学术带头人。 研究成就:从事花生研究近30年,是湖南花生科技领军人,主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态生理,新开辟的花生耐渍涝种质鉴定、育种、栽培调控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制定了湖南花生生产与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先后承担各级课题29项,取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等成果10项,其中农业部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育成花生新品种15个(国家级2个)。制定农业部标准3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个,论文120余篇,编写《南方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中国花生栽培学》、《花生优质安全增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中国花生遗传育种学》、《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现代作物栽培学》、《世界农业》等专著、教材13部。2015年成功主办全国花生抗逆栽培学术研讨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花生试验站建设、农业部镉低积累花生品种筛选重大专项、国家“2011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花生课题组、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学校“1515”学术带头人计划等课题7项。主要方向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育种;探索绿色高产高效育种与栽培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动产业化开发。近年开展花生蛋白组学、分子育种、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和重要基因挖掘研究。 学生培养:已毕业博士3名、硕士40名,在读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花生学组委员、中国农业气象学会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理事、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多次参加国家、部级、中国农科院和数省的农业科技项目评审、鉴定和评奖,系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验收评估专家、农业部油料重点实验室和观测站评审专家、国家和省部级农业科技项目与成果的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2011计划、湖南、山东、河北科技奖励、长沙市农业项目)、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跨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国家“2011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花生课题组组长、湖南省“万名工程”科技服务团团长、湖南农业大学“1515”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兼任《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论文: 1. Sha Yang, Lin Li, JiaLei Zhang, Yun Geng, Feng Guo, JianGuo Wang, JingJing Meng, Na Sui, ShuBo Wan, Xinguo Li. Transcriptome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ing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Ca2+ regulation in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pod developmen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8:1609. DOI 10.3389 /fpls.2017.01609 (SC1 因子4.2)ORIGINAL ARTICLE 2. Jianxiang Tian,Huilin Yang,Pingan Xiang,Dengwang Liu,Lin Li*. Drive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unan Province,China. Environ Earth Science (2016) 75:121,DOI 10.1007/s12665-015-4777-9 (SC1 因子1.765)ORIGINAL ARTICLE 3. 刘登望, 王建国, 李林*, 谭红姣, 马杰, 卢山.不同花生品种对旱涝胁迫的响应及生理机制.生态学报,35(11):3817-3824,2015. 4. 刘登望,周山,刘升锐,吴佳宝,李林*.不同类型拌种剂对花生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生态学报,33(22):6777-6787,2011. 5. 李林,刘登望,熊景,等.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的意义.作物学报,2008,34(3):477-485. 5. 谭红姣,刘登望,李林*,马杰,肖密,王静. 花生根系保护酶对不同生育期淹涝的响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36( 6) : 819-823 ,2014. 7. 周西,李林*,单世华,刘登望,周浩,刘宇.旱涝急转对不同花生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56-61, 2012.. 8. 周西,周浩,单世华,李林,杨晨,刘宇, 闫彩霞,张廷婷.干旱胁迫对花生PnAG 1基因的表达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4):106-114. 9. 刘登望, 李林, 邹冬生. 湖南省花生安全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16(4):173-176. 10. 李林, 刘登望, 张琼英,余培玉. 湖南花生生产六十年回顾与展望.海峡两岸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8. 11. 孙海燕,万书波,李林,刘登望. 我国花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 中国油脂,2014,06:6-11. 12. Li Lin, Liu Hai -jun, Yang Guang-li, Sun Yu-tao, and Liu Deng-wang. Effect of seed-coating agent and polythene mulch on full crop stand and yield of spring peanut in Hunan. New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Arachis Workshop.2001, Qingdao, Shandong. 13. 李林, 邹冬生, 刘登望, 等.基于产量的花生基因型耐湿涝性综合评价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26(4):32-38. 14. 李林, 刘登望, 邹冬生,等.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种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30(1):62-70. 15. 刘登望, 李林, 邹冬生, 刘飞.湿涝胁迫对不同种质花生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5): 968-973. 主要著作: 1.《南方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6 2.《花生营养生理生态与高效施肥》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 4.《中国花生栽培学》专著编委("十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第14届中国图书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12 5.《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专著编委,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12 6.《花生优质安全增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专著编委,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2 7.《中国花生遗传育种学》专著编委,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8 8.《花生生理生态学》专著编委,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 9.《现代作物栽培学》教材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10.《世界农业》教材副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根系形态解剖及定量蛋白组学的花生耐渍涝机制研究,面上项目,编号31671634. 2.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邵阳花生综合试验站,nycytx-19、CARS-14.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花生耐渍种质资源鉴定和耐渍品种筛选,2009BADA8B03-6.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方红壤旱薄地花生高效增产栽培技术研究,2014BAD11B04-2-3.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花生渍涝影响机理及耐渍关键技术研究示范,2009BADA8B03-7.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花生优质安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1B04-17.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高产专用花生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04. 8.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技术创新项目:油用花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NK2108. 获奖成果: 1.“优质食用型高产花生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9 2.“三个高产优质特色花生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8 3.“ 花生优质专用良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湖南省农业丰收二等奖,2013.9 4.“超高产优质油用型花生新品种中花8号的培育与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12 5.“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选育与应用”,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品种、专利、标准及成果转化: 1.花生新品种湘花618的选育,国家级审定,2010.8. 2.花生新品种湘花2008的选育,国家级审定,2013.8. 3.花生新品种彩色珍珠的选育,省级审定,2009.4. 4.花生新品种湘农小花生的选育,省级审定,2009.4. 5.花生新品种湘黑小果的选育,省级审定,2013.5. 6.花生新品种湘花55的选育,省级审定,2016.6. 7.花生新品种湘花5009的选育,省级审定,2016.6. 8.花生新品种湘花819的选育,省级审定,2016.6. 9.花生新品种湘花2008的选育,省级审定,2009.4. 10.花生新品种湘花120的选育,省级审定,2013.5. 11.花生新品种湘花314的选育,省级审定,2013.5. 12.花生新品种湘花376的选育,省级审定,2004.2. 13.花生田主要杂草防治技术规程,国家标准,2013.9. 14.绿色食品 花生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2013.9. 15.花生种质钙敏感性的土壤鉴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7. 16.一种花生壮籽饱果专用肥及其生产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7. 17.一种花生高效杂交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