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镇邪导师主页
基本信息
|
姓名:
|
易镇邪
|
性别:
|
男
|
最高学历(学位):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行政职务:
|
副处长
|
学科所在单位:
|
农学院
|
电子邮箱:
|
yizhenxie@126.com
|
学术头衔:
|
|
学术兼职:
|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
|
研究方向:
|
作物高产生理与资源高效利用
|
学科信息
校内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
|
农学院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校内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
|
农学院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校内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
农学院
|
农艺与种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经历——
易镇邪,男,1975年11月生,湖南省冷水江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普通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国家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6年7月至今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200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晋升教授职称,2015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科研概况——
一直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主要研究水稻、玉米、烟草等作物高产生理与资源高效利用,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农业委课题1项,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课题1项,市烟草公司项目2项,副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计划项目等5项。
截至2018年4月,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8年,排名第一;2011年,排名第二);在《生态学报》、《作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稻科学》、《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华北农学报》、《核农学报》、《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草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49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07篇;曾入选2009年度农学(农艺学)学科高被引作者(第7);主持选育玉米不育系1个,参与选育玉米新品种4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获得授权1项)。
近5年(2013年以来)科研情况——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项目1项、农业厅项目1项、长沙市烟草公司项目2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农业部行业计划专项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农业厅项目3项、教育厅项目1项目。主要参加项目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494):土壤酸化对双季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主持)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11-02):湘南库塘与提引灌区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参加)
3. 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201503123-05):湘东三熟区稻田培肥及农作制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参加)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325): 从土壤微生物的反馈调节剖析生物炭对南方稻田生产能力的调控机理(第二)
5. 农业厅项目(湘财农指[2016]130号):镉污染稻田粮食作物替代种植模式研究(主持)
6. 长沙市烟草公司项目(12218):烟稻复种体系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7. 长沙市烟草公司项目(12231):烟稻复种体系养分高效利用研究(主持)
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在核农学报、华北农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烟草科学、草业科学、作物杂志、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稻米、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杂交水稻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65篇;申请专利7项(含主持申请6项),已获授权1项,已公开3项。主要论文如下:
1. 收获期对芒属植物杂交种生物产量与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13, 28(3): 116~120(第一)
2. 三种催熟剂对芒属植物催熟效果的比较研究. 草业科学,2013,(7): 1052~1056(第一)
3. 控释肥对烤烟光合特性、产质量与氮钾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5, 36(1):54~60(通讯)
4. 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晚稻肥密互作效应研究.作物杂志,2016,(6): 79-84(通讯)
5. 早稻品种耐酸性差异比较研究. 杂交水稻,2016,(5): 56-64(通讯)
6. 土壤pH对不同酸性敏感性晚稻品种氮利用效率与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2017,(4): 757-767(通讯)
7. 施氮量与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对紫米稻产量形成与米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2017(6):147-153(通讯)
8. 三个优质晚稻品种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32(S): 174-179(通讯)
9. 根际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3): 26(3): 367-376 (通讯)
10. 土壤镉含量影响水稻产量与稻穗镉累积分配的品种间差异. 作物杂志,2018,(1): 107-112(通讯)
11. 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已接收)(通讯)
12. 土壤pH与镉含量对水稻产量和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影响. 核农学报(已接收)(第一)